什么是神道?自然的神奇之道。
观察自然界的神奇规律,四季交替没有差误。圣贤用观察到的神奇规律实施教化,这样才被人们信服。
他告诉了我们思考的方向与中华文化底层逻辑!
孔子说: 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
观天文,探索四季的变化;再观乎人类社会伦理,形成系统思想,可以教化天下。
按照这样的思维,中华文化首先来自对 自然的探索,以自然为基本模板,建立了我们的 伦理与思考方式,这就是我们思考的底层逻辑。
正因为如此,我们的文化才源源不断,流传五千年!
二、对立统一,完成中华文化的重构
孔子的思想不是自己想出来的,而是对先贤的继承。
通过对 伏羲的学习,构建起完整的自然观。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文始祖,是八卦的创始人。孔子对伏羲与易经的研究,认识到 宇宙和人生的关系,从而形成了 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石。
通过对文王的学习,孔子获得对社会认知与解读。周文王是西周的建立者,“内圣外王”第一人,他对伦理道德、礼乐制度有着重要的贡献。使孔子认识到内在的重要性,强调通过伦理道德规范人的行为,以达到教化的目的。
孔子在完成对伏羲、文王思想研究之后,就结束了吗?
没有,他进行了总结与升华!而是再次重构,形成《十翼》,完成了对自然、社会、思想的系统解读。
这展示了孔子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思考。
至此,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得以建立。
三、一以贯之,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
孔子把自然、社会、人生高度的结合起来,是 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“三不朽“的人物,并将三者“一以贯之”。
“一以贯之”不仅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,也是对社会实践的指导,并使之思想得以传承。
孔子思想强调了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的统一,“弟子三千”,是其思想的直接传承者。其后,孟子、朱熹、王阳明等将其思想进一步的发扬光大。其思想不仅在中国,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,成为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,并进一步发展了仁义的概念,强调人性本善,让我们找到良知良能;
朱熹提出了“理一分殊”的宇宙观和“格物致知”的认识论,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。
王阳明提出“心即理”、“知行合一”和“致良知”的观点,强调自我修养和实践的结合。
这些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,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孔子思想通天贯地,又融入生活。正如这位老人,认识这种思想之后,勇敢的融入现实的社会,虽知道路坎坷,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,使得这位活了七十三岁的老人,却让我们缅怀了二千多年。
小结:他解决了人生“难题”,让我们认识规律,又让我们自强不息;他让我们修己安人,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;即使到了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,孔子的思想仍将熠熠生辉,指明我们的人生之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